Flickr 上的相片集 白露─莊家勝2013個展2013.9.7~9.29。
莊家勝是一位成長於屏東東港漁村的畫家,南台灣炙熱的陽光、多樣的植物、豔麗的色彩、樸拙的人民性格,及其宗教信仰,無形中成為他的創作元素,成就他作品的地域性特色:畫面強烈的色彩對比,以及小筆觸的推疊排列讓人驚嘆。民間版畫和色彩的深度,轉換成各種印記,在畫布、木板、捲軸、尪仔標等各式各樣的材質上,突顯出名為故鄉的符號,作品裡除了呈現出人與土地的緊密聯結外,也提醒人們莫忘老祖宗自古以來敬畏天地的那種謙和精神。
本次的展題『白露』:白露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白露是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到白色露水的意思。而此次展覽開幕當天則適逢白露,莊家勝九月在小畫廊的個展就像是他創作的收穫季節,誠摯的邀請您在這個怡情怡景的時節來小畫廊參觀:觀畫、賞花、訪友、賞月、賞秋色。
【藝術家簡歷】
莊家勝 Chuang, Chia-Sheng(1970~)
學歷
印記-從生活出發的莊家勝 文/林振莖
近年來常見年輕人返鄉種田,追求不同於城市的價值觀與生活節奏。莊家勝孕育自家鄉的藝術創作,顯然地異於長期在都市生活的畫家,他的創作來自他生活的環境,與土地緊密連結。
但莊家勝絕非素人畫家,他受過嚴謹的學院美術教育,在思想與技術上完全「學院派」,不同地是他沒有落入「形式主義」,只專注在畫布上形與色的追求與精進,也不追趕時髦,追逐西方藝術新潮,更沒有汲汲營營登龍門的競賽機會,他就像返鄉種田的新世代年青人,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的家鄉默默耕耘,追求與都市畫家不同的創作態度。
他早期的繪畫經常出現神秘難解的圖騰與符號,宛如遠古時代石壁上的圖繪,(圖1)但瞭解莊家勝的生活背景後,便能理解他看似天馬行空的創作。莊家勝的創作來自於小時候成長的記憶,他自小生活於屏東東港,是一個民間宗教信仰非常虔誠的地方,小鎮上共有七個主要廟宇/角頭,各據一方,各有其代表的團體,在每三年東隆宮舉辦的燒王船活動,各方角頭便會齊心合力,使整個村莊的居民都陷入宗教的狂熱中。
莊家勝在這樣的境環中成長,市鎮特殊的地方元素如血液般流進他的藝術創作裡,化作物質性的顏料,使他的畫作出現如血液成份中紅血球流動的圓點,藉由點與點串聯成線條,而眾多的線條則構成五彩繽紛的筆觸,使畫面呈現出麻花捲、渦旋狀的炫光,光彩奪目。(圖2)他吸取土地與人文的養份,畫作反映出的,不單單只是藝術家個人的成長記憶,還有整個村莊居民的共同記憶,乃至是南台灣居民的印記。
接著,莊家勝陸續創作出《尪仔標》、《屏東港》、《菩提樹》等系列作品,乍看宛如西方新表現主義的表現形式,但仔細看他畫作的筆觸表現,更接近中國的文人畫精神,畫作經由筆觸傳達出創作者的精神與氣韻。只不過他並非古代文人,強調的並非中國古藝術中的理念,而是用來自當代的思想理念,混和著亞熱帶居民與生俱來的熱情與奔放,內化為熠熠奪目的筆觸,渲染出不拘小節、落落大方的意境。
2007年,莊家勝開始創作一系列以台灣花為主題的創作,將南台灣土地滋養成長的朱槿、百合、圓仔花、山櫻花、參花、婁草、珊瑚草等等植物(圖3),以圖案化的手法刻畫在畫布上,圖案顯得豔麗,還帶點裝飾性,優雅的植物身影,逐漸取代早期的宗教圖騰,更細緻的點綴著常民的風景印記。
過去,台灣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隨著本土意識高漲,出現許多表達土地情感的作品,高雄甚至有「黑畫」的產生。然而隨著國際化的浪潮席捲而來,這類作品也逐漸消沉。新一代的藝術家裡,已經難見這類作品,也少見更新的表達形式,莊家勝無疑是這類型創作的翹楚,更難得的是他的作品推陳出新,持續展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形式。
圖說:
配圖1-<尪仔標系列:祈福>綜合媒材-60x60c m-2005
配圖2-<觀緣>綜合媒材-120x80c m-2008
配圖3-<台灣花系列:圓仔花>綜合媒材-80x120c m-2008
配圖4-<福祿>綜合媒材-50F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