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創作陶六人聯展






似 是 而 非

Date│2011.11.26(Sat.)~12.25(Sun.)
Reception│11.26(Sat.) 03:00pm

Curator│張清淵

Artist│Virginia Pfau小島 修‧王怡惠‧吳孟錫‧利庭芳‧盧嬿宇

由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張清淵老師所策劃,邀請到國內外六位陶藝創作者透過他們對陶土的探索,顛覆陶作「器用」的思維與刻板印象。
美國藝術家Virginia Pfau「自然地質系列」與日本藝術家小島 修「現代的大地景觀」,作品不謀而合的將創作觀點拉到現今社會和自然環境的關係, 台灣藝術家王怡惠「她的故事」在文化與性別認同的關聯下重新自我思考,還有吳孟錫的「對比韻律系列」探討有機(生物)抽象造形表現的可能性。利庭芳以陶土作為畫板和顏料,融入油畫的技法,開創陶藝的新境界。最後,今年甫獲2011第七屆台北陶藝獎─創作獎首獎得主盧嬿宇,作品借捕捉心象中浮現潛行的影子,讓觀者體驗一場場轉換不分虛實的遊戲。

------------------------------------------------------------------------------------------------------

【策展論述】

似是而非

文‧張清淵

台灣在過去十多年間,透過公部門的資源,竭盡心力並排除萬難的參與了二年一度的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雖然在雙年展官方正式的參展文宣中從未被納入,但二年一度的盛事在台灣當代藝術的運轉中,成為最具代表的藝術新聞之一。不管策展者或是獲選參展的藝術家都理所當然的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代言人。在當代的旗幟底下,傳統媒材的創作形式漸漸地與舞台漸行漸遠。

今年為了慶祝建國百年,政府在推行多年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下,委託了多個單位策畫的多項的國際性大展。其中亦包含了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台灣展出由知名設計師跨界結合自然與環保材料的產品,由工藝匠師所製作完成。

如果〝工藝〞在台灣的的定位是工匠藝師,並不具有創造和觀念表達的執行能力,只是像台灣早期的電腦產業只能做代工,沒有自行研發的能力。那今年的國際工藝設計展無疑是史無前例的成功。它成功的證明過去的台灣工藝教育的特色是教導學生工藝是勞力付出高的工作,為了生存唯有依賴好的設計才能達成。匠師是不能過度的主觀的,因為過度主觀的創作是沒有市場效益的。

〝似是而非〞展是一群不受教,不懂市場,沒有藝術魅力的勞動者,只因為深信著藉著身體力行的勞動和媒材操作,才能驗證自我存在的價值。

在此似是而非的時代,要找出似是而非的創作者,真的是不容易。

Link>Virginia Pfau


Link>小島 修


Link>王怡惠


Link>吳孟錫


Link>利庭芳

Link>盧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