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2.11.24(六)~12.23(日)
華裔法籍藝術家梁兆熙以風格獨具的炭筆畫受到藝壇與藏家的激賞,從炭筆的緩、急、輕、重、勾、轉等技巧中孕育出類似東方水墨的精神哲思,並融合西方寫實技巧與東方寫意精神,從筆觸和肌理中帶出駿馬躍動的瞬間、花卉的溫柔綻放,以及抹除於時空褪色裡的博物館恐龍化石和古董跑車,穿越了傳統素描達到一種形而上的精神,替欣賞者的想像空間擴展了廣袤無垠的深度。
梁兆熙 Liang Zhao-Xi(1953~)
簡歷
1953 出生於索羅門
在動與靜中窺見生命的奧秘
圖/文│小畫廊
(吳慈妤)
(吳慈妤)
<無題>木炭、水彩‧56x36cm ‧2011
華裔法籍藝術家梁兆熙出生於索羅門,中學時期在香港接受教育,畢業於巴黎國立美術學院,目前定居巴黎。其別具一格的創作,從炭筆的塗抹擦拭裡,可以看見對於西方寫實技巧與東方寫意精神的完美融合,藝術家以精巧的筆觸與細膩的肌理模糊了時空的疆域,作品予人一種慢格播放和瞬間定格的靜止感,而成為近年華人藝壇的重要人物。
十九世紀之前,炭筆素描具有速寫的特性,它可以是對局部的細緻描摹;也能夠彰顯特徵,作為觀察與紀錄的標準;甚至透過描繪整體,達到對形象的全面了解並深究其中的共相與殊相。在西洋藝術史中,如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1564)、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等,都以炭筆的深刻描寫,表達了藝術的理念。他們的作品不僅可以達到高度的完美,表現力及氛圍的渲染力也不亞於色彩濃豔的油畫,畫家創作的意圖也能夠得到良好的發揮。
梁兆熙的畫面具有一種似中國水墨的古典氣質,以早期的主要作品〈樹之肖像〉為例;在精密的樸拙自然中磨練出對形象的描寫力,更在寫實裡傳達形象的抽象之美。而後在靜物及動物乃至更為多重的圖像中,延續甚至拓展可供表現的多元範圍,讓創作意念得以在畫紙上勃發。
梁兆熙在動與靜中窺見生命的奧秘,從筆觸和肌理中帶出駿馬躍動的瞬間,梁兆熙筆下的〈馬〉無庸置疑的展現了高貴雄偉的氣質。皮毛在闃黑的炭色中更顯其光澤璀璨,再加上精實強勁的有力肌肉,讓觀者莫不感受到牠們奔騰的馬蹄聲,以及躍然紙上的生命力,美麗、優雅,而活力旺盛。也讓人聯想到在蠻荒之初、亙古久遠以來,無論是狩獵征戰還是移居遷徙,人類便仰賴著馬匹,也因此在許多文化之中,馬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透過梁兆熙的畫作,觀者內心沉睡已久的野性的力量將開始不安與騷動。
花卉是梁兆熙常見的主題,如〈蜀葵〉和〈鳶尾花〉,溫柔綻放的蜀葵花語是夢,而秀氣溫婉的鳶尾花花語則是優美。古人詠蜀葵的詩裡更有所謂的「眼前然奈蜀葵何,淺子深紅數百窠」、「紅白青黃弄淺深,旌分幢列自成蔭」等句子,而鳶尾花則曾經是家喻戶曉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於1889年的著名畫題。梁兆熙筆下的植物姿態各異其趣,並不刁鑽於精準的寫實,而是透過點、吹、抹(碳筆)、推(手推)、擦(橡皮擦)的過程中賦予作品一種形而上的哲思,簡單流暢的幾筆勾勒便氣韻生動,在花卉的描摹中更多了一分甜美,只見淡雅的水彩暈染在畫面的一角,像是稚氣未脫的妙齡女子雙頰上的紅暈,淺淺的卻秀色可餐,美好的分不清是在夢境還是在現實之中,極富靈性讓人捨不得清醒。
祛抹於時空褪色裡的〈恐龍化石〉和〈骨董車〉,在在顯示了梁兆熙在極端嚴謹的寫實風格背後留待給觀者發覺的神思感應,當內在情境發展成熟,形式才能從時空的桎梏裡鬆脫,達到自然解放的審美體驗,還給心靈更自由的想像天地。是以梁兆熙的畫,主題雖不盡相同,但在表現上則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品所要呈現的心理及視覺效果,是希望帶給觀眾一種韻味和意境,是對於特殊體驗的悠然嚮往。
梁兆熙的作品無疑是充滿了懷舊風情,其內容則是文學性與戲劇性兼容並蓄,黑白明暗時而有層次變幻,時而又陰陽分明的強烈交織對比,表現出畫面極大的張力,讓視點優遊於每一個線條上,感受強韌富有彈性的力度與令人滿足的飽滿的黑。
值得一題的是,梁兆熙2012的新作品〈城〉系列中,以俯視的角度讓一片古城地景盡收眼底,在充滿歐洲風味的哥德式建築裡卻不見應有的特殊銳角組合,及巍峨聳然的上升力道,卻是在一片寧靜安詳的氛圍中流露出一股陌生疏離的冰冷,帶領觀者回到歐洲中世紀,整座城市仿若籠罩在一片薄霧之中,僅依稀可辨寥寥數座高塔及穹頂,顯現出莊嚴神聖的亙古安定,這座悠然遠去的城市,似在觀者側耳低聲傾訴著關於人生的悲歡離合,以及世事的滄海桑田。